6月30日,由封面新闻、华西都市报主办的“新技术·新动能·新未来——致敬2024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”大型活动在成都隆重举行。成都天玑算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天玑算”)创始人兼CEO王宁获评“2024四川青年企业家”,四川仅有9位青年企业家获此殊荣。 成都天玑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宁(左起第5位)获评“2024四川青年企业家”郑重接过沉甸甸的奖杯,王宁在舞台上露出自信的笑容。这一刻,距离他下定决心创业过去了四年时间。从一个博士到一个创业者,从搞科研到搞科研服务,王宁的故事或许代表了高学历者创业的一种典型路径——选定有壁垒的蓝海赛道坚持做、大胆闯,成功就在不远前方。始于自身需求的创业: 突破技术壁垒,促进学术分享 王宁202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,主要从事凝聚态物质输运性质及微纳传热方向的研究工作,获博士学位。同年进入成都某高校工作,并聘为硕士生导师。2023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从事博士后工作,获重庆市 “两江英才”称号。2025年被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聘为副研究员。近五年,他在国内外顶刊发表 SCI 论文70余篇。可以说,在做科研的阶段,王宁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。 但也正是在读博阶段的一个自身需求,启发了他自主创业的决定。因研究需要,他要跨领域研究热电材料,但经过看文献、查资料、上网找教程等一番操作后,还是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。他这才发现:当时网上公开的相关资料太少了,不同研究者之间的技术壁垒颇高。在寻找办法的过程中,他结识了有相同困惑的沈忱等人。沈忱是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博士,目前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做博士后。 王宁博士“其实最开始我们只想做个免费的学术分享网站。”王宁说,他们希望把学过的经验、踩过的坑、存在的问题汇总起来,一方面让大家免费学,另一方面也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,提升学术影响力。但他们经过咨询,建网站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。他们于是开始筹钱,凭借自身技术接了一些科研服务企业的订单。“原来这是一个不错的市场!”王宁发现,与其为人作嫁衣,不如自己创业干。 事实上,科研服务行业伴随着科研而诞生,历史非常悠久,但国内整体起步较晚,行业缺少专业化、标准化服务公司,呈现多、小、散、行业自律性不强等现象,尚未出现明显占据绝对优势的头部企业。这恰是天玑算的机会。王宁认为,科研服务行业是帮助科研工作者更高效地完成科研工作的行业,是正向的,有创造力的,同时它也是个新赛道,可以使他们达成想要的目标。 王宁博士建成独属科研服务生态: 企业发展迅猛,有望打造科研大模型 从0到1搭建,2021年3月,王宁带领团队从几十平、仅能容纳5、6人的小LOFT起步,4年间几易办公地址,如今在成都高新西区的IC设计产业园落户壮大。王宁介绍,在未融资的情况下,天玑算几乎每年以300%的年增速增长,截至目前,该公司2025年的营收已破5000万,全年有望突破1.2亿元,发展成为国内唯一以模拟计算为核心的全品类科研服务生态集成商。 模拟计算、实验检测、算力服务、学术培训是天玑算的四大主营业务,也构成了企业的科研服务生态。其中,模拟计算通过仿真实验,提供研发高效节能的技术方案,助力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,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实验检测通过提供科研共享检测平台,以科学服务科学,加快科研高质量发展。算力服务方面,企业自建近两千万算力集群资源,自研国内首个“算力+学习”APP平台。学术培训通过技术扶持和知识普及,推动社会资源的均衡分配,助力教育公平与科技进步。 此外,天玑算还成功打造了天玑智研· 学术共享平台。作为国内领先的科研赋能生态平台,该平台聚焦学术成长全链路、构建集“学、研、享、创”一体化生态体系,平台上有5000余个计算视频课程,课程全网累计播放量超过1000万+。 事实上,做一个免费的学术分享网站是王宁和朋友们在创业前就抱有的初心。早在2022年8月,他们就上线了1.0版本的学术分享平台,内容涵盖计算课程、知名课题组、顶刊解读、学术干货、求职广场、社区论坛6大应用场景。后续一直在维护升级。 王宁博士王宁说,私心看,他当然希望这个平台成为一面旗帜,进而反哺业务,但更重要的,他希望能帮助培养科技实用型人才,为中国科研事业贡献绵薄之力,为世界科研人员提供专属交流平台。 目前,天玑算发展正劲,企业也在今年启动了A轮融资,计划利用融资资金开展算力机房、自营实验室的建设,另外扩充团队人员,并补充流动资金。将目光放远,天玑算还在布局科研大模型的建设。“作为行业领导者,天玑算拥有丰富的历史积累,沉淀出了独一份的大量的模拟计算数据,包括输入输出和调参数据。已经手握全国最大模拟计算数据库,作为公司的核心资产。我们或许是国内最具希望做成科研大模型,即‘AI+科研+模拟计算’科研智慧体的公司。”王宁说。  关注分享 让科研更轻松 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