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最近大家都吃到了“本科生手握 14 篇 SCI”的瓜吧。但,想要发多篇SCI,只有学术不端一条路能走吗?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理性探讨普通本科生发 SCI的可能性。毕竟,谁不想知道:如何优雅地在 SCI 上 “留名”,让简历瞬间高大上?  当然,这里的SCI,并不是指一作形式,毕竟本科想要发十几篇一作的SCI,除了天才,就只能是....(懂的都懂) 其实,科研圈也能“拼团砍价”。很多人对非一作有误解,觉得就是 “蹭热度”。其实不然!就像吃火锅,一作是掌勺的大厨,那么非一作可能是切土豆的、调蘸料的,甚至是递筷子的 —— 虽然没炒菜,但咱们在后厨的一顿输出,还是有点用的。  比如你帮导师整理过文献、给师兄师姐打过下手、甚至帮忙养过细胞(没错,就是那种三天两头 “猝死” 的细胞),都有可能被挂名。不过要注意:挂名≠躺赢,真・大佬不会随便让人蹭车,除非你能证明自己是 “科研工具人” 中的战斗机。 抱紧大腿,混进科研豪门!混个眼熟
开学第一天就蹲守实验室门口,递奶茶时顺便问:“老师,我能帮您搬砖吗?” 记住,除了天才学霸,导师还会喜欢的,就是 “听话、肯干、不抱怨” 的工具人。比如主动承担洗烧杯、测数据等 “低端操作”,让师兄师姐觉得你是 “可造之材”。  挤进豪门
优先选 “国家重点实验室”“院士团队”,这些地方项目多、资源足,就像 “科研豪门”,说不定,就连潜伏在实验室的扫地阿姨,转头就能发 EI。 当然,科研豪门不是想进就进,退而求其次,也可以选年轻导师的组 —— 他们急需成果评职称,更愿意带着你“刷经验”。 抱紧大腿
大腿抱稳了,接下来就是燃烧自己的时候了!什么文献检索、模拟计算工具(如VASP软件)、基础英语写作能力,你都要学会!甚至掌握 PS(把实验图片 P 得连亲妈都认不出)。 记住,在科研圈,“会干活” 和“会读书” 同样重要。如果能帮师姐师兄搞定他们搞不定的实验,就有可能会把你写进致谢 —— 哦不,是作者列表! 
时间要「肝」,实力要「卷」,运气要「凑」。时间管理大师才能运筹帷幄
上面的内容看起来很轻松,实则不然。想要成为实验室的多边形战士,最重要的就是合理利用你的时间,建议采用 “007 工作制”:早上 6 点做实验,10 点边听课边处理数据,晚上 10 点帮师哥师姐改论文配图,凌晨 2 点开始学习新技能(推荐使用天玑智研APP,随时随地想学就学)。 毕竟,时间就像导师的经费,挤一挤总会有的 —— 前提是你愿意放弃追剧、约会、睡懒觉,毕竟 SCI 不会从被窝里长出来,不过要注意身体,毕竟 SCI 还没发,人先秃了就不划算了。 你是一块砖,哪里需要往哪儿搬
别以为非一作就是“科研气氛组”,“挂件选手”也要有“挂件的自我修养”。 想要成为团队刚需,实力也不可或缺。你需要不断地掌握各种技能,用Origin 画图,让数据图比朋友圈精修自拍还精致;用Python 跑代码,速度要比给对象回消息还快 0.1 秒,甚至各种Excel小技巧,你都能轻松拿下。当师兄发现没了你,他的 Excel 表格连行间距都对不齐时,你就是团队不可或缺的“科研螺丝钉”—— 虽然小,但哪儿都需要。  别当“只会喊 666 的科研花瓶”,至少得让别人觉得,你是“有潜力的科研潜力股”(哪怕潜力暂时还在潜伏期)。
运气傍身,变身科研锦鲤 选择一个 “好发文章” 的方向,比如 “石墨烯在 XXX 中的应用”“机器学习预测 XXX”,这些领域的期刊就像 “拼多多”,经常搞 “买一送一” 活动。记得投稿时广撒网:同时投 5 个期刊(注意一定要是支持“一稿多投”的期刊!),A 刊拒了投 B 刊,B 刊拒了投 C 刊,总有一个编辑会被你的“坚持感动”(或者刚好审累了随手放过) 另外,多参加学术会议,说不定能遇到 “贵人”—— 比如某个大佬缺个打杂的,就把你带上了。实在不行,就抱紧组里的“卷王师兄”—— 他熬夜肝论文时,你主动留下,递个咖啡、查个文献,说不定能蹭到“共同作者”的末班车(前提是他没把你熬走)。 当然,运气是实力的“外挂”,前提是你得能接住这一波外挂—— 不然就算天上掉 SCI,你可能连账号密码都输错。 
本科发 SCI不是梦,只要你能 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”。 记住:科研就像一场马拉松,有人一开始就冲刺,有人中途掉队,而真正的赢家,是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 —— 当然,如果你能找到一辆 “科研快车”,蹭车到终点,那就更完美了! 最后提醒一句:学术诚信是底线,别为了虚名葬送了前程。毕竟,SCI 可以重发,但人生不能重启。加油吧,科研人们!  关注分享 让科研更轻松 
|